都是被西方帝国打破大门,为何就日本维新成功了
执笔:刀贱笑
【编者按】今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,戊戌变法120周年。前者成功了,后者失败了。对两者的比较,一直是令后世着迷的话题。
如今,中日两国又处在新的时代节点上。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有了新的现实意义。补壹刀继“一场流血的改革告诉我们,有三大错误不能犯”之后,将刊发系列文章,围绕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,做出新的阐述与解读。
壹
1854年4月的一个凌晨,一条小船悄然靠近停在江户湾(现在叫东京湾)的美国军舰。两名穿阔腿裤、带武士刀的日本人,趁着夜黑爬到舰上。
刚一上来,他们就被美国兵抓了。几天前,日本幕府刚签下《日美亲善条约》,同意开国通商。这时候,两名武士潜上军舰,想干嘛?美国人格外警惕。
为首的武士名叫吉田松阴,他赶紧跟船上的美国准将佩里解释,说没恶意,只是想借美国军舰偷渡出国,周游世界,增长见识。
吉田松阴话说了一半,没说的是,他认为日本衰弱才被美国欺负,所以想去探求西方强盛的秘密,好让日本强大,不再挨打。
19世纪初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统治末期。200多年僵化锁国,导致经济、社会等各方面危机四伏。
其中,作为社会中坚的武士阶层变穷了,尚武精神衰退。1833年到1836年的“天宝大饥荒”,一下饿死数十万人,也让平民对幕府统治怨言日盛。
幕府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,但因经验不足、积习难改等原因,失败了。这样一来,人们对幕府更不信任了。
雪上加霜的是,这时美国“黑船来航”,幕府元老阿部正弘负责处理这场危机。阿部正弘一直关注海防,知道日本武备虚弱,根本抵挡不了美国通体乌黑的巨型炮舰。
在“是战是和”这个经典的弱国难题面前,阿部正弘选择让步,签署《日美亲善条约》。一开始,他还为避免迫在眉睫的战争欣慰,没料到新一轮更猛烈的风暴接踵而来,俄、英、法、荷等国都要求并缔结了类似条约,日本迅速沦为半殖民地。
幕府对内专制、对外妥协,在国内遭到猛烈批评。潜上美舰的吉田松阴,就是其中响当当的一号人物。
吉田松阴1830年出生在长州藩一个低级武士家庭,早年研习儒学、军事学。幕末日本被逼开国,大清在鸦片战争中战败,都加剧了日本上下的危机感。吉田也受此氛围影响。他熟读魏源的《海国图志》,并对美国“黑船”上先进的武器装备艳羡不已,于是想出去看看,汲取西学。
幕府时代,民众几乎被禁止出国。佩里不想招惹事端,于是把他们交给了日本当局,吉田因此获刑。一年后出狱,他被允许开办松下村塾,除了向年轻人灌输“尊王攘夷”思想,还与其他草莽志士针砭时政,讨论国家如何自强。
近代史上,19世纪的日本,不是唯一受欧美侵略的国家,彼时世界地图上很多的非西方国家,都遭殖民凌辱。典型的如奥斯曼帝国、埃及、印度锡克帝国,当然还有大清。
但这么多国家中,只有日本通过变革维新实现近代化,短短几十年内角色反转,跻身列强。
原因何在?首要一点,在于思想上的启蒙。
西欧各国社会变革前,大都先经历思想变革,文艺复兴、宗教革命、启蒙运动,都是如此。
日本维新,也肇起于思想层面。在这方面,吉田松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。
一则,是他对“尊王攘夷”思想进行激进阐释,强调天皇直接理政,同时废除对外条约、驱逐外国势力。这直接激励和指导了后来倒幕运动,下层武士们掀起维新序幕。
二则,是他直接培养了倒幕派甚至主导明治维新的一批年轻人。吉田松阴的门生中,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,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、第三任首相山县有朋,都赫然在列。
梁启超说,吉田是“日本维新之首功”,因为“吉田诸先辈造其因,而明治诸元勋收其果。无因则无果”。
贰
比吉田松阴晚3年,福泽谕吉在九州的中津藩出生。
他也来自贫穷武士家庭,小时候就痛恨封建身份等级的禁锢,于是苦研兰学,想借此改变命运。
兰学,一开始是个夹缝中的存在。幕府长期锁国,只留长崎一个地方,允许跟中国人和荷兰人往来。西方科技和学术,就通过荷兰人和荷兰语进入日本。洋学,因此被称为兰学。
日本人借此跟踪着欧洲16、17世纪以来科学革命的成果。后来明治维新看似一蹴而就,很大功劳,就在于之前两三百年对欧洲先进科技文化的了解和积累。
福泽谕吉苦学荷兰语和兰学,英语更通用后,又把热情转向英语。1860年,他成为日本首个赴美使团的翻译,两年后又和其他幕府考察团一起,前往英、法、荷、俄等国。
考察中,福泽谕吉初步形成结论:日本虚弱落后,是因它的传统文化没产生出对科学的好奇,没产生出自力更生的独立性,也没产生西方国家那种肯定个人成就的风气。
世人谈及福泽谕吉,都会想到他的《脱亚论》,但写《脱亚论》已是1885年了,而且也只是一片政论短文。在那之前,福泽谕吉已经创建庆应义塾,写下《西洋事情》(1867-1870)和《劝学篇》(1872-1876)等鸿篇巨制。
在《西洋事情》中,他新造了“文明开化”一词。文明开化与脱亚入欧,是福泽谕吉在思想和精神上,为日本开出的药方。
福泽谕吉1901年脑溢血去世,活了68岁。他一生中,没像吉田松阴那样激烈直接,而是以持续的呼喊敦促日本人学西方。
几百年的兰学传统,加上福泽谕吉等人的传承发扬,使日本较为系统、全面的接受了近代文明成果,这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又一原因。
叁
如果说,福泽谕吉是维新启蒙的“思想派”,吉田松阴就是个“行动派”,不仅亲自试图偷渡出国,就连死,也直接刺激了青年志士倒幕的行动。
1858年,井伊直弼掌控幕府实权,他主张对内专制对外妥协,对改革派大肆迫害。坚持“尊皇攘夷”的吉田松阴,1859年10月在东京被斩首,年仅29岁。
吉田松阴和其他一大批改革派的死,对悲愤的年轻武士来说是火上浇油,引发了他们实施暗杀的决定。
1860年3月3日早上,井伊直弼从家中出来,在数十名护卫保护下,前往江户城堡的官署。走到主城门樱田门时,十多名年轻武士接近他的轿子,突然发起攻击。护卫们还没反应过来,井伊直弼的头就被砍了下来。
“樱田门事件”,拉开“尊王攘夷”派行动的大幕,大批下级武士参与进来,他们发动针对欧洲商人和俄国海员的恐怖活动,也对幕府官员实施暗杀,仅1862年到1864年两年间,暗杀行动就达70多次。
长州、萨摩、土佐和肥前等藩,长期受幕府排挤,这时,它们给予倒幕志士们支持。
吉田松阴的影响,充分体现了出来。正如梁启超所言,“松阴死后,举国志士,风起水涌,卒倾幕府,成维新。”
其中又以他过去的大本营长州藩藩士“最有力焉”,他的学生高杉晋作、伊藤博文扯起倒幕大旗,并促成与萨摩等藩的联盟。
残酷较量后,1868年初,萨、长、土、肥等藩组成的精锐军队,打到江户,幕府军投降,刚继位不久的15岁天皇收回大政。
1868年9月,年轻天皇定年号为“明治”,日本新时代开始了。
150年后再看明治维新,日本国民性中较强的集体主义发挥了很大作用,关键时刻能达成共识。
一开始,萨摩藩主张“佐幕开国”,但在西乡隆盛等人努力下,萨摩藩人接受了长州藩“尊王攘夷”的主张,加入倒幕阵营。
日本近代海军之父胜海舟,是幕府的实力人物,但他同情维新。1868年,面对旌旗招展的倒幕军,他让江户“无血开城”,避免内战。
这样的例子,在维新前后有很多。
发生巨大变革的国家,大都伴随剧烈的内部争斗,因为会触动不同利益。而变革能不能成,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的折中或求同存异,先把蛋糕做大,再说怎么分。
日本维新成功的原因之一,正是因为虽有激烈内斗和冲突,但没导致国家的分裂和大规模内战。
肆
有种说法,吉田松阴的影响,在明治维新开始时就结束了。因为在打倒幕府成功“尊王”后,“攘夷”政策基本就停止了。
倒幕建政后,根据新的阶段特征调整努力方向,国家独立和未来辉煌,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,这是日本维新成功的又一原因。
伊藤博文、西乡隆盛、岩仓具视等1868年的年轻领袖们,在成为掌舵人后,意识到单纯依靠民族主义不行。要真正强大,政治、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都要进行革命性变革。
至于方向,福泽谕吉等启蒙先辈早已指明。
倒幕派主导的新政府一成立,就以天皇名义颁布《五条誓文》,确定施政方向:
“广兴公议,万机决于公众;上下同心, 大展经纶;公卿与武家同心,以至于庶民,使各遂其志,人心不倦;破旧规陋习,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;求知识于世界,以振皇基。”
废藩置县、殖产兴业、文明开化、富国强兵等,一系列明治维新新政策陆续推出,日本面貌开始大为改观。
1871年的岩仓使团出访美欧,更把变革推向高潮。
这个使团由49名官员组成,包括政府核心成员伊藤博文、大久保利通、岩仓具视和木户孝允等。
他们计划到访与日本保持外交关系的15个国家。行前定下两个目标:一是希望相关国家修改对日不平等条约,二是破解西方成功的秘诀。
但很快就发现,第一个目标不可能实现,国家弱,没得谈,于是所幸集中于第二个目标。
他们分成几个小组,分别研究西方的政治体制,收集经贸金融信息,调查教育体制等情况,另外还包括对军警制度的考察等。
一年多后归来,日本领导人们更加明确了方向,他们仿照西方,缔造立宪政体,推进工业化和资本主义,改造思想观念和社会基础,明治维新被推向新的深度。
伍
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变革取得成功,原因是复杂的,内部外部、主观客观的都有。
前面说的思想启蒙,充分吸收借鉴西方文明成果,变革没导致国家分裂,与时俱进调整目标,等等,当然都至关重要。
但仅有这些显然不够,很多其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比如,幕末日本有着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结构。
幕府名义上是中央,但腐败和没落之下没多大控制力了,长州、萨摩等强藩拥有较大自主空间,得以更大范围的学习西方科学和军事技术,甚至单独对列强开战。
这种结构的好处还在于,幕府被迫与外国签署不平等条约时,各藩却能保持一定独立性,避免彻底被殖民化,保存了自强的基本力量。
又如,一群为变革维新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领导者。
15岁的明治天皇初登大位,并没形成明确的思想倾向。但在倒幕派推动下,他踏上维新征程,很快成为倒幕运动的象征性力量。
维新开始后,一大批武士阶层出身的政治家,与明治一起,研究确立各种制度,稳步推进变革。这样的一个领导层,让维新运动少了不少波折。
除了这些内部的,外部因素也不可或缺。明治维新前后,日本的国际环境如何?
美国黑船扣关日本后不到10年,也就是1861年-1865年,美国爆发内战;19世纪中下叶,沙皇俄国跟奥斯曼帝国打了两场大战;1870年,欧洲则爆发了普法战争。
虽然西方列强仍是日本的威胁,但它们自顾不暇,还是给了日本一段战略机遇期。
在多种因素推动下,日本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角色转变,变身强国。
在回忆录中,伊藤博文骄傲地说,日本实现了《五条誓文》的约定,国家获得了“繁荣、力量、文化”,之后逐渐“被认可为世界上最强大、最文明的国家之一”。
好了,为了聊日本明治维新为啥成功,今天说了明治天皇、吉田松阴、福泽谕吉们一大堆好话。
大家先别急着骂,刀哥早计划好了,这就来给它“辩证”一下:
从富国强兵等角度看,明治维新无疑是成功的。但必须指出,它也是日本走向军事扩张的起点。
吉田松阴公开鼓噪日本应“收满洲逼俄国,并朝鲜窥清国”;福泽谕吉一直支持日本搞对外扩张;正是在明治天皇统治期间,日本开启对亚洲近邻的疯狂侵略......
这一切,在150年后的今天再看明治维新时,都要认识清楚。
往期精彩回顾:
“明治维新”与“戊戌变法”再比较系列之一:一场流血的改革告诉我们,有三大错误不能犯